珠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如何从“后起之秀”到“领跑全国”?

2018-05-09 13:45

随着生产旺季的到来,整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像是被按了加速键。

在珠江西岸的中山市,广东晓兰客车有限公司的工厂刚一完工就被赋予重任,这座年规划3000台产量的生产线上正忙碌着一笔来自美国的200辆新能源校车订单:宽敞的车间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组装着车辆,焊枪迸发出的耀眼白光将铝制车身照得发白,与车身底部硕大的黑色电池模块对比鲜明。

晓兰客车只是珠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的一个缩影。笔者近期对珠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入调研发现,珠西当前已基本形成完备的造车产业链,成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浪潮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珠西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汽车重镇,但新能源汽车产业却“旱地拔葱”,数年内便诞生出囊括新能源整车生产、大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数十家,如银隆、英博尔和大洋电机等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有趣的是,上述企业无不均具备如下特点:“脱胎”于当地制造业基础,依托自身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优势下迅速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通过自主研发或资本并购等模式逐渐“加码”产业链更多环节。

业内人士认为,珠西这一产业进阶路径独具特色,不仅实现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换挡”,又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方向“升级”。

产业进阶“珠西”模式

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推动。2009年,国家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就像一声发令枪,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序幕。

中山大洋电机董事长鲁楚平绝对是最先捕获这一信号的人之一。一次考察活动中,鲁楚平新能源汽车技术所吸引,并产生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想法。

作为国内微电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大洋电机在电机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上拥有深厚积淀,其电机产品一直备受美的、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这也成为大洋电机通过电机驱动系统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张关键“通行证”。

2009年3月,大洋电机先后与北京理工大学、北汽福田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推出4款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2009年底又在北京、中山完成了年产5000台套的新能源汽车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布局。

这使得大洋电机成为先行者。大洋电机副总裁晏展华说,当时,大洋电机是北京市纯电动环卫车、公交大巴车等量产车辆中唯一的永磁同步电机及驱动系统的供应商,超过90%的纯电动环卫车使用该企业的驱动系统。

同在珠西的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在2009年抓住了这个机会。与多数整车厂集中布局乘用车市场不同,银隆最先布局的是公交车和特殊车市场。

凭借钛电池技术,2009年后银隆逐渐成长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马”。银隆总裁赖信华介绍,城市公交、通勤车每天行驶里程大多不会超过50公里,钛酸锂电池特点是充电快、安全性高,特别适合此类场景。

如今,银隆已跻身国内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前三甲,赖信华表示,2018年银隆预计将实现产销10000辆的目标。

与之相比,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间则稍晚。2013年开始,国家逐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风口渐起。英博尔恰是在此时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的大脑是电控,但当时许多车厂自身并不懂。”英博尔副总经理李红雨说,很多车厂在设计之初就邀请英博尔设计电控系统,因此积累了包括北汽、江淮等在内的很多整车厂商客户,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龙头企业。

珠西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汽车重镇,为何能迅速成为后起之秀?

工信部第五研究所绿色交通事业部高级工程师胡坚耀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传统汽车产业不同,真正核心是电池、电控和电机等核心系统。

胡坚耀指出,受益于改革开放,珠西汇聚了格力、美的、万家乐等一批顶尖家电类企业,为其配套的电机、电控类产业也相当强大。

从调研看,珠西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确遵循着相似成长路径——“脱胎”于当地制造业基础,并在近年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或资本并购不断进阶。对此,有业内人士将其总结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珠西模式”。

比如,依靠独特电池技术迅速切入到新能源客车领域的珠海银隆,近年进一步加大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速度,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充电设备、纯电动整车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综合新能源产业集团。

此外,从自主研发永磁同步电机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洋电机,则陆续资本并购了美国佩克莱(北京)、上海电驱动等企业,还入股了加拿大巴拉德氢能源公司,目前技术和产品已涵盖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动力总成系统、氢燃料电池研发、新能源汽车运营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多项业务。

朝着2020年“领跑全国”的目标奋进

上述案例还不是全部。据笔者获悉,目前珠西纳入官方统计的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项目约65个,总投资额超千亿元,但仅部分目前投产,多数项目仍处于在建状态,未来投产后还将进一步拉动该产能增长。

而伴随着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崛起和进驻,尤其是产业链不断完善,珠西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综合优势逐步提升,并表现为日渐强劲的对外部优质项目或企业的吸引力,也极大提速了该地区新能源产业集聚速度和发展水平。

今年6月,总投资高达100亿元的科力远CHS佛山基地首条混合动力总成系统生产线投产,首期产量将达10万台,整个项目预计产量将达100万台。

此外,世界级锂电池材料生产商比利时优美科集团,以及作为“造车新势力”代表企业的小鹏汽车亦纷纷布局珠西,分别落子江门和肇庆。

晓兰客车常务副总经理李宁一表示,晓兰客车落子珠西的一大关键原因是看中此地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不断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能力。

我们70%零部件依靠采购,珠西成本优势和配套产业优势突出,肇庆的遨优动力电池、中山的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都在较短配套半径内。”他说。

这恰是官方希冀看到的一幕。2017年底广东出台《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九大重点产业之一,明确2020年要“领跑全国”,形成年产值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

多位企业家表示,近年珠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加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以及各级政策引导支撑作用不断强化,未来该地区新能源产业“内培外引”速度还将加快,有望实现规划目标。

但同时,珠西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需加倍努力,补齐诸多短板。

当前无论是企业的技术水平还是产业的整体层次,我们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李红雨坦言,“国外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很短”。

李宁一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认为“技术是关系产业发展的核心”。以晓兰客车正研发的氢能技术为例,国内电堆的寿命已经突破5000小时左右,国外基本已经突破了2万小时,“这直接制约了国内氢能汽车的产业化”。

此外,人才亦是挑战。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于怀军表示,珠西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目前各地人才竞争又激烈,越来越难引进。

土地、资本也成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广东省奇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饶德生说,用地难、融资难对企业扩大规模、加强研发造成直接而现实掣肘。

赖信华则反映了一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隐性难题:受补贴政策影响,很多整车厂正遭受着“卖的越多,压力越大”的尴尬。

当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操作中是由企业为消费者垫付,这直接加剧了整车厂的资金压力。”赖信华说,银隆现在已垫付了几十亿补贴款。

不过,从调研情况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目前均已意识到并正寻求针对性破解上述问题。比如,英博尔正全力研发成本更低、体积更小的动力总成系统,目前产品的各项指标已与国外领先水平相差无几,该企业正在对“可靠性”进行攻坚,为下一步的产业化创造必要条件。

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是中国在汽车产业上弯道超车的唯一机会,技术创新、技术探索是核心。”李红雨认为,技术需要沉淀与耐心,急也急不来。

同时,近期珠西多个城市已陆续出台人才、实体经济融资和用地等方面扶持政策,如珠海的“英才计划”。此外,2017年出台的广东“实体经济十条”也已在各市落地实施。同时笔者还获悉,升级版的广东“实体经济十条”近期有望推出,这将进一步破解实体经济企业用地、融资等方面问题。

此外,以上企业还建议,除从实体经济角度加以扶持外,政策应进一步强化精准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升珠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人才政策竞争优势、配套和服务能力,并加大营商环境改革,汇聚高层次人才和高端项目。同时,或可引入和建立相关科研创新平台或机制,推动对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及加速成果转化。